Print Download

 

 

吴伟成博士专访:不忘使命,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改善尽一份力

--祝贺吴伟成博士荣获“2018年度欧洲华人10大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9月25日至28日,由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Europe - FCPAE)主办、芬兰华人科技协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inland, CASTF)和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ASEM Cooperation Centr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SEM-CCSTI)承办的以“绿 色·智慧·健康”为主题的第十届FCPAE欧洲论坛暨第四届亚欧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在芬兰隆重召开。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协会作为理事会单位出席论坛,并在“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 2018年度表彰大会暨颁奖典礼”上荣获优秀理事单位,协会会员吴伟成博士获得“2018年度“欧洲华人10大科技领军人才”称号。协会iTeam采访组借专访机会,对吴博士获此殊荣表示衷心的祝贺!

 11

中科协束为书记为吴伟成博士(左六)和全体获奖者颁奖

“这是对我最近20多年艰苦并且有生命危险的国际合作研发工作经历和成绩的肯定!”

1 iTeam:祝贺吴博士荣获 “2018欧洲十大科技领军人才”称号,能简单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吗?

吴博士: 被评为 “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 我深感荣幸。这也是对我最近20多年在中东和非洲的艰苦并且有生命危险的国际合作研发工作经历和成绩的肯定。我要感谢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CPAE)和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协会 (AFCDUD), 感谢参与评审活动的评委们。谢谢你们!如果没有FCPAE举办这样鼓舞人心的评选活动,没有AFCDUD的积极推荐,那我也不可能获得这个殊荣。

“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

中亚、南亚、西亚, 东非、北非,西非……

现在我回到了中国,为祖国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改善尽一份力”

2 iTeam:看到您的简介,国际经历非常丰富,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吴博士:我的经历很复杂、也很具挑战性。我的背景是地球科学(学士、硕士及10年的教学科研经历),但在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 Paris XI, Orsay)攻读第二个硕士(DESS)时,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研究领域,由地球科学转到环境工程及环境科学上来。1998年10月开始在巴黎第一大学(Univ Paris 1-Pantheon-Sorbonne)环境地理领域的博士学习,并在法国科研中心的地理实验室 (PRODIG-UMR8586/CNRS) 从事我博士学位研究。期间,我有幸到比利时鲁汶大学 (Univ Louvain)地理系工作了两年,负责一个中-比合作项目。这项目是有关中国西北地区土地使用变化监测和模拟的。那项目让我开启了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分析和模拟的新领域,也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许多环境问题。我是从那时开始下决心要为祖国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改善尽一份力的。

2002年,我回到巴黎继续准备我的博士论文。2003年答辩后,我又成了高等研究实践学院 (EPHE) 的博士后研究员。

2004年底, 通过国际招聘和竞争, 我于2005年初成了意大利撒萨里大学 (Univ Sassari)的研究员、遥感专家和首席科学家 (PI), 负责欧洲空间局 (ESA) 和欧共体 (EU) 支助的位于地中海周缘国家的环境监测及土地退化和沙漠化评价的国际合作项目的研发工作。

2007年, 又通过国际招聘和竞争, 我成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共管的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ICARDA) 的国际学者和遥感专家, 负责中亚、南亚、西亚, 东非、北非和西非等地区和国家的环境资源调查 (比如土地资源、水、生物量和碳)、土地适应性和退化评价、粮食安全和气候影响分析等研发工作。项目大多由国际财团支助, 比如欧共体、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联合国开发署(UNDP)、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机构 (AusAID)、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国际农业研究协商组织(CGIAR)、美国国际发展机构 (USAID)、世界银行(WB)等等。项目区除了包括贫穷落后的发展中的国家还包括了处于战乱的国家象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和苏丹等。所以我的研究工作尤其野外调查工作具有很大风险甚至危险的。但联合国的使命就是给这些落后和战乱的国家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粮食安全(温饱)和水资源问题。在此基础上, 引导他们改善生计、脱贫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我的工作就是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 我和同事们还在叙利亚战火中坚持了一年, 到2012年3月1日才撤退到约旦。

2014年3月, 我离开了ICARDA, 回到法国, 除了给国际机构比如ICARDA、 UNOOSA等作些顾问性的工作外, 作为特聘教授, 还给东华理工大学开辟新学科, 比如气候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同时开展西亚环境资源调查研究。

2018年4月, 作为高端人才引进, 我以全职特聘教授和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盟东华理工大学。近来, 刚刚入围江西千人(双千)计划, 也是国家千人计划的候选人。主要从事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开发及其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欧洲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中国有市场需求;中欧之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3 iTeam:能谈谈您对于中法(欧)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气候、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合作观点吗?

吴博士: 中欧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方面由很大的合作空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欧洲比如法国、德国、比利时、芬兰等,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方案体系,比如排污和泄洪系统、节能和采光技术、高效且自动化的交通体系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他们把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在中国一线和准一线的城市比如深圳、杭州等地, 这些理念也慢慢被引用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来。但是, 在大多数城市, 生态和环保还停留在口号里。比如很多道路是建了拆、拆了又建;每一次管道、电缆的安置都要把道路重新挖空, 重新铺设, 没有整体长远的规划, 导致资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再比如垃圾焚烧场和工业区, 在城市规划中是忌讳布置在上风向的位置上, 但许多城市经验不足, 在上风向开辟工业开发区和垃圾焚烧场, 忽视了“以人为本”。我所在的大学城就处在垃圾焚烧场和几个污染企业的包围中。我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遭受臭气熏陶, 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缺乏环保意识, 企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甚至江河湖海的污染。北京和天津缺水, 人们可以理解。可是上海、杭州等雨量充沛的城市缺水实在出人意料。它们不是水量性缺水而是水质性缺水! 因为由于污染, 长江、黄浦江和钱塘江的水不能饮用。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刻不容缓。

根据IPCC(国际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2007, 2013和 2014)的研究表明,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极端气候的频度增加, 也就是极热、极冷、旱灾和水灾年均出现的次数增加了。 比如温和的欧洲, 在2003年和2018年分别出现极热的夏天; 而在北美洲,2009、2014及2017出现极冷的冬天。在中国南方湿润区, 几乎每年夏天都出现旱灾, 然后又是 “百年一遇” 的洪灾。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气候变化的极端化在增加。那么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这种极端化气候, 建好排洪体系。

所以中欧之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欧洲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中国有市场需求,并且在资本方面存在优势。将欧洲具有优势的技术引进中国,结合国内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双方优势互补, 在目前来看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法。

同时,我们也看到,环境和气候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中欧应该携手合作,共同为人类生态环境努力。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协会的智库是我江西‘千人计划’研究计划和‘2019省重点专项’等研究项目顾问”

 

4 .iTeam:可以谈谈您和AFCDUD的“结缘”吗?

吴博士: 我是2015年加入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协会的。发现协会不仅有经验丰富的领域专家,企业高管,学者和政府机构人员,还有不少年轻的会员,他们热情、有抱负、思想活跃且都有一技之长。这是一支不可多得的推动城市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我相信它将是中法或中欧城市发展合作的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起到连接和协调的作用。最近, 我的江西 “千人计划” 的研究计划和 “2019省重点专项” 都是服务于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 AFCDUD的智库也是我这些研究项目的顾问。希望通过协会把相关的欧洲技术和人员引进到江西来,能在江西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上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 。

期待AFCDUD在促进中欧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我们的祖国的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吴伟成博士简介:

  • 吴伟成博士,国际学者、东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江西 “千人计划 (双千)”入围者、国家 “千人计划” 候选者

  • 32 年职业生涯,拥有21年在欧洲和国际机构的国际合作研发经历

  • 专业领域:大数据地球空间信息工程及其在环境监测和可持续环境资源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包括可持续土地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碳吸收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分析中的应用)

  • 为中亚、西亚、南亚,北非、西非和东非及中国西北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脱贫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GUESTBOOK

提交评论


安全码
刷新